榜样

人文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郑港文章 > 人文生活

榜样

作者:陈天鹏   时间:2018-12-03   点击数:

大学时的同学付晓宇,毕业后一直在行政单位工作。两年前,他被单位选派为当地一个省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赴任开展扶贫工作。这两年,由于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层层传导压力,可谓力度空前。我身边也有不少公职人员包村、包户进行扶贫的例子,通过他们的讲述,知道了一些扶贫工作的情况。这里面,有伏下身子真抓实干的,有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的,还有“精准填表”变形走样的。总之,有相当多的基层扶贫人员都在抱怨,因为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而我的这位同学,在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迎难而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这个贫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

2015年初秋,付晓宇作为第一书记被一级级送到镇里以后,送不下去了,因为村里的两委班子瘫痪20多年了,无人对接。村里所到之处,看到的是脏乱差:村委大院大门紧锁,里面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村里的道路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村里不通自来水,电力线路老化,没有网络;由于处于丘陵地带,缺少统一规划,房子高高低低、参差不齐;计划生育无人管,每家村民大多都是二三个、三四个孩子;20年来从不交粮纳税,群众曾经跟政府搞对抗,掀翻过汽车;村民除了种地,没有什么营生;这几年年轻人外出打工讨生活,留下了老弱妇孺守护着村子。真可谓是一穷二白!

1.jpg

2.jpg

             (村委大院杂草丛生,垃圾成堆)

无奈,付晓宇只好主动找上门去,挨个拜访村两委委员,通过跟他们交心,首先把他们组织起来。然后又带着他们走家串户拉家常,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让大家看到希望,他在单位的支持下,向有关部门要项目、要资金,艰难地把村里的水泥路修了起来。这一来,村民们沸腾了,干部群众看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第一书记,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于是付晓宇趁热打铁,带领干部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清垃圾、搞绿化、改造电路、接通自来水,还建起了文化大舞台和孤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了尽快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局面,付晓宇平时就住在村委大院里,周日才回家一次。随着环境一天天的改变,村民们也被第一书记的干劲感染着,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改观。现在,村两委工作正常化,定期开会学习。兴办的幸福村民课堂每周都邀请志愿者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村民的新思想、新认识,使之提高觉悟,鼓起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村民们提起第一书记,纷纷赞不绝口。

3.jpg

4.jpg

             (组织党员座谈,走访群众)

5.jpg

6.jpg

                   (修建水泥路)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我与付晓宇毕业后不在一个城市,平时联系不多,这几年通过微信互相关注着对方。起初我对他驻村扶贫并不在意,直到从媒体上看到有关报道,才了解了他的不易和成就,顿生敬佩之情。我专程赶到他工作的村里看望他,亲眼目睹了村里的现状,以及他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场景。然而,当他谈起这一切时,却是风轻云淡,没有任何沾沾自喜之意。他不仅有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更有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

我此次是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去看望他的,周末就住在他家里。两家人共同相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让我们深受触动。他心里既装着“大家”,也装着小家,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得夫妻和睦,儿子优秀,我们一家三口心悦诚服地将他们奉为榜样,决定向他们看齐。

12.jpg

 

13.jpg

                 (家庭幸福,其乐融融)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老同学,一个平凡而低调的人民公仆,一个真正实践着党的群众路线、执行着党的扶贫政策的共产党员。他看似普通的一言一行,却随时随地感动着、鼓舞着身边的人。而我们这些人,虽然嘴上不说,内心却是肃然起敬!

                                                                                                                    作者:陈天鹏

                                                                                                                    2017年7月31日

上一篇:细节上的差距 下一篇:游览宏村有感

友情链接:   郑港律师

版权所有:河南郑港律师事务所   豫ICP备15013048号-1 技术支持:佑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