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建筑企业化解挂靠经营风险的思考

法律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郑港文章 > 法律研究

关于民营建筑企业化解挂靠经营风险的思考

作者:陈天鹏   时间:2020-05-18   点击数:

 摘要:借用资质(俗称“挂靠”),在我国建筑行业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多存在于民营建筑企业,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是建筑行业自身发展和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挂靠经营使民营建筑企业产生了诸多风险,如管理失控风险、劳动争议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债务连带责任风险等。民营建筑企业亟须规范管理、管控风险,进而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讼累。

关键词:建设工程   民营建筑企业   挂靠   风险防范  

一、借用资质存在的现实利益

    我国建筑行业的需求量大,但是竞争激烈,民营建筑企业与挂靠人员之间的合作,能使双方资源互补、共享利益。民营企业不用劳心费力就能得到项目、收取管理费,挂靠人员只管承揽工程、组织施工,不负责公司经营,这种利益驱动使双方都难以自拔。

二、借用资质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挂靠模式使民营建筑企业与挂靠人员处于松散管理的状态,一方面挂靠人员不愿意企业过多介入工程管理,使自己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挂靠人员不愿意过多投入成本,项目往往存在安全事故、工程质量、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有些挂靠人员经营不善,还会拆东墙补西墙,四处高息借贷,产生大量债务。这些问题一旦爆发,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会首当其冲地承担责任、遭受损失。

三、规范企业挂靠经营的思考和建议

在无法彻底杜绝挂靠经营的现状下,如何促进规范管理、更好地管控风险,倒是许多民营建筑企业感兴趣的话题。一些风险意识强的企业,虽然也在搞挂靠经营,但是很少出现重大问题,公司发展很快。笔者把这些企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引起更多的探讨与借鉴。

(一)提高风控意识,弱化经营风险

民营建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高层管理者必须端正经营理念,强化风控意识,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关键是要舍得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人员沟通听取专业意见。总之,有问题不可怕,就怕超出意料。凡事只要抓早抓小、占据主动,即便风险不可避免,也会处于可控状态

(二)改进规章制度,探索管理方法

1、重视合作对象的选择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败,用人是关键,因此对挂靠的考察和选择,是整个经营过程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一般而言,判断能否与挂靠员进行合作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二是他的品行是否诚信、谨慎在建筑市场上,大多数工程都需要施工方垫资,如果挂靠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他就无法保证质量和工期,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甚至会临阵脱逃,给企业留下一个烂摊子。同样,如果挂靠人品不佳,或者没有风险意识,考虑自己不考虑企业,工程一旦出现问题,他肯定会置企业顾,只求自保了

在首次洽谈时,企业就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对项目以及合作者的具体管理要求告知挂靠员,使其从心理上引起重视,理解并同意接受企业管理。如果挂靠员不接受企业的管理制度,即使中标,企业也要选择放弃,不他合作

2、明确管理范围,强化过程监督

1)人员管理

项目投标之前或者开工之前,企业与挂靠人员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书(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将企业对项目的管理要求、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处置办法,逐一细化,明确载入协议。企业还要为挂靠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费用可以增加管理费的方式解决)。项目结束后劳动合同即到期,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

工程开工之初,企业要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施工队伍的劳务资质、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劳务队伍的考勤管理等事项,向挂靠进行告诫提醒,目的是督促其自我规范,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减少企业的违法违规风险。必须要求劳务队伍提供相应的资质,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并提供民工花名册,进行日常考勤,防止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处于举证不能的被动局面。

2)印章管理

企业刻制、销毁项目部印章,最好到公安机关备案。印章不能直接交给挂靠自行使用,而是交给企业派驻项目部的人员保管,并严格执行事前报告和用印登记制度,便于企业及时掌握情况、管控风险。企业在给挂靠人员出具委托书时,必须注明委托权限,明确记载是否有权对外办理采购、借款、财务结算、确认债权债务等事项。

3)项目管理

一方面企业要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派人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资金来源、施工风险,并派人协助挂靠人员与建设单位谈判,尽可能减少对施工企业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正式签订施工合同之前,企业要征得挂靠的书面认可,同时企业要与建设单位明确约定,全部工程款项必须汇入企业的银行账户,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另一方面企业要不定期派人到工地现场巡视,开展监督检查,了解项目部的主要材料商、租赁商、劳务队等信息,掌握工程负债和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紧盯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必要时进行干预。

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挂靠员从一开始就明确一个概念:项目虽然是他承揽的,但是怎么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必须置于公司的监管之下。他能干好,公司就不插手,他干不好,公司就要出面干预。总之一句话,不是他交了管理费就可以我行我素,而是通过项目与企业捆绑在了一起,荣辱与共

3、财务收支清晰化、制度化

实施财务监督是企业监管项目的重要手段。建设单位拨付的工程款,应当进入企业的账户,避免被挂靠员挪用挂靠员用款时提出付款申请,企业核实后直接支付给交易对方(材料商、租赁商、民工等)。挂靠员需要交纳管理费、税金、各种保证金等,也可以由企业按比例逐笔扣除。企业财务部门向挂靠人员支付利润前,应与其他部门及时沟通,避免出现款项应扣未扣的现象发生。另外,所有的资金往来,尽量采取银行转账方式并注明用途便于企业与挂靠人员对账,减少争议

综上所述,民营建筑企业在挂靠经营的同时,也希望控制好风险,但是又担心要求严格会减少合作、影响业绩,而且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经验,因而存在许多隐患。只要这些企业端正理念,从选人用人、印章管控、资金安全、项目监督等方面加强日常性、过程性的管理,就会逐步走向规范、降低风险,实现良性发展。

友情链接:   郑港律师

版权所有:河南郑港律师事务所   豫ICP备15013048号-1 技术支持:佑航科技